第一章 初遇河中怪
妞妞爱吃鱼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移动小说网xs131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我的姑父在家中排行老五,又因为姓杨,所以人称杨五。
杨五是个五大三粗的汉子,为人豪爽性格刚烈且急躁,年轻之时经常一言不合就与人大打出手,在我们那十里八村之中也算是出了名的赖头。
但是无论一个人的性格是好是坏他都会有一两个很好的朋友,当然,我的姑父也不例外。
我姑父有一好友,人送外号鳖眼,鳖眼身材不高却愣是给人感觉异常魁梧,一身腱子肉皮肤黝黑,就是那种你一看到他就知道,这家伙抗揍的很。
我至今不知“鳖眼”的真实姓名叫什么,回忆里我多是叫他鳖叔。但是关于他为什么叫“鳖眼”我还是很清楚的。
鳖叔有两个好比看家本领般的绝技
第一就是潜水,据我姑父所说二十分钟左右没有问题。
第二就是观鳖,什么是观鳖?就是站在河边打眼一看,哪里有鳖,什么方位,他都一清二楚,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人们送他外号“鳖眼”,也就是说他长了一双老鳖的眼睛,不然怎么会如此神奇的发现这鳖都藏在那里呢?
捉鳖不但要知道鳖在哪里,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抓到。
那就是捉鳖的技术了,民间有口诀,:“夏捉边”,“大滩捉梢”,“小滩捉腰”,“春捉杨柳”,“冬捉深潭”。
这些口诀都是有章有法的,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,历代渔民百姓口口相传的方法。
不但如此还有各种辅助道具,下网,垂钓,棍寻,徒手,各种方法五花八门。
不过鳖叔这个人对这些口诀道具基本上都是不屑一顾的,他有自己独特的办法。
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,活做千次,自生窍门,鳖叔捉鳖的办法就是看到之后,悄无声息的过去,然后用脚一踩,绝对正中鳖背,百发百中,然后就是“画圈知大小,弯腰擒上来”。
何为画圈知大小?就是一只脚踩到之后马上另外一只脚旋转周边就知脚下鳖的大小,弯腰之时用力几何,是否需要周边帮助,都在这一画之下明了。
据说鳖叔曾经抓上来过比脸盆还要大的鳖,可惜我年幼,未曾得见。
话说那天下午,我姑父杨五和鳖叔二人照例去河边捉鳖,在那个吃饭都成问题的年代,我的老家又所处一带,北方平原之处,一不靠山,二不临海,只能想办法去河边寻找野味了。
两人一路有说有笑很快就到了河边。
此河是清末年间我们县护城之河,河水清澈,宽近百米,深不见底,河水两边树木旺盛,百草丛生,时逢盛夏,骄阳似火,湖水被太阳照射出点点磷光,靠近河边一阵湖水腥味迎面而来,带着温暖。
河上有一桥,名曰九孔桥,此桥来历有史可查,嘉庆年间有一人名叫李献庭,这九孔桥就是他出资建设。
其中斩龙剑,红龙体,龙口珠,等等传说尽在此桥。
言归正传,话说那日我姑父和鳖叔两人来到河边正要下河边捉鳖,却看到一老人满头白发,面容和蔼,一身灰色布衣一尘不染的干净。
那灰衣老人看着他们说道:小伙子,又来抓鳖啊?别抓啦,这里都快被你们抓绝抓尽了。
杨五看了他一眼随口接道:老大爷,这鳖是你养的啊?河对面凉快,你去那里待着去吧。
鳖叔此时已经脱掉裤子,一边摆手一边说:快走吧大爷,等会抓上来大的了别把你吓的心脏病出来了。
那老人倒也不生气,笑呵呵的就转身离开。
“你说这老头是不是有病啊,我们整天过来也没见过他啊,搁着管起我的闲事来”杨五一边整理袋子一边在岸上问着鳖叔。
鳖叔已经下到河边,笑着回答:说不定是老河神呢,想让你下河做他女婿呢。
杨五正要回骂他一句却突然看到鳖叔把手一挥,满脸不可思议的望着我姑父。
杨五见他这般模样心中一震,把手中袋子扔掉忙问:咋啦?踩住大的了吗?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